“180人上紅榜,12人上黃榜,其中9人自覺上了黃榜臉上無光,主動改正不文明行為。”1月11日,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鎮河村“兩委”委員餘磊説,村民富起來後,鄉風文明也展現出新氣象。
2011年,鎮河村黨支部深刻分析本村傳統瓜菜種植模式和存在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在全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説幹就幹,鎮河村二隊建設43棟1300餘間節能温室,配置了空心棚1800間。截至目前,全村建有節能日光温棚5.6萬餘間,名、特、優、新露地蔬菜種植和移動空心棚1.5萬間。2018年,鎮河村建成黨羣示範基地蔬菜示範園,輻射面積1600畝,依託中青農業有限公司樸農鮮、康源之家、草豐合作社等,通過黨組織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的示範帶動,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整合項目,集中力量推進設施蔬菜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帶動更多黨員羣眾增收致富。
鎮河村哪種顏色最鮮亮?村民會一致回答“紅色”。早晚温差大、無沙無鹼的土壤十分適合種植西紅柿,紅紅的西紅柿是鎮河村大棚裏的主角兒,成了致富的紅果果。2016年,鎮河村被農業部評選定為“全國一品一村西紅柿示範村鎮”稱號。
另一種紅色則是志願紅。鎮河村成立志願者服務隊,近百人的志願者走進農户家中開展敬老助殘結對幫扶志願活動,為高齡老人理髮、洗衣,為困難殘疾人打掃房子,為留守兒童送温暖和關懷。
鎮河村農民草根文化藝術團在掌政鎮、興慶區乃至銀川市名氣響噹噹。2012年,為了豐富村裏文化生活,鎮河村成立全部由本村農民組成的藝術團。在一次以隊為單位的排練中,村民張敏潔的表演被草根藝術團團長一眼相中,吸納她進入藝術團。
日前,“好婆婆好媳婦”文藝演出在鎮河村拉開大幕。張敏潔扮演的壞媳婦讓村民“恨之入骨”,但通過文明新風教育,“壞媳婦”思想發生重大轉變,變成一名孝敬公婆的好媳婦。形象的表演、貼近生活的故事,節目結束時,村民鼓起了熱烈掌聲。
成立之初,草根藝術團只有十幾人,如今,發展到25人,張敏潔等人已成為草根藝術團“台柱子”。藝術團自編自演移風易俗等文藝節目40餘個,參與興慶區、銀川市“四送六進”惠民文化巡演,豐富了村民的娛樂生活,展現了村民積極向上的生活面貌。
過去推開鎮河村70多平方米的農家書屋,1萬冊圖書映入眼簾。如今,鎮河村對原有的農家書屋實施改造,把圖書分流到11個生產隊和商店,在全村設立15個圖書流動點,為羣眾提供便捷的看書空間,方便了全村羣眾讀書看報。
“富了口袋不能窮了精神。”鎮河村黨支部謝玉梅説。( 寧夏日報記者 喬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