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畝產400公斤以上,是改造前的兩倍。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去年彭陽縣草廟鄉新窪村千畝張雜谷喜獲豐收,畝均產值達1200元,曾經的“山旱地”變成了“增收田”。
“十三五”以來,固原市持續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補齊農業發展短板,穩住農業“基本盤”,夯實“壓艙石”,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鄉村振興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彭陽縣把春秋兩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納入全縣工作中,統籌資金、機械,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改造中低產農田。西吉縣以提高耕地質量、增加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出發點,爭取土地整理項目、農發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各縣區結合當地丘陵地勢地貌特點,採取“二合一”“三合一”的方法,使田塊由短變長、窄變寬、大彎就勢、小彎取直,全面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農業生產效率和綜合生產能力。
農業穩糧增產,基礎設施是保障。固原市統籌推進山水田林路草一體化綜合治理,配套建設田間道路、排水邊溝、防護林,鋪設田間砂礫路面,確保田間道路通達和羣眾安全出行。對平整後的田塊機械深翻,施用有機肥改善耕地地力,不斷提高土壤質量。
同時,堅持項目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通過以草定畜、以種促養、種養結合,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發展;通過配套實施水源工程、輸水工程、微灌工程,以水定地、以水定產,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變“三跑田”為“三保田”,促進糧食增產增收。
2020年,西吉縣馬蓮鄉新堡村建成高標準農田7828畝,並在田間道路單側栽種農田防護林,美化了村容,帶動草畜產業快速發展。全村種植青貯玉米5000餘畝,飼養2100多頭牛,人均養殖業純收入5100元。
2019年以來,固原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40萬畝。改造後的耕地成為抗禦自然災害、增產增收的樣板,成為農業結構調整、作物優新品種、技術推廣的示範區,實現畝均增產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以上,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了農業基礎條件,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提升了耕地“宜機化”水平,節省了勞動力。通過引進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村集體和農户參股,將過去一家一户種植經營改變為統一流轉承包經營,實現了土地規模化經營,推動農作物種植由原來小麥、玉米等低效作物轉為林果、青貯玉米、張雜谷等高效作物。(記者 剡文鑫)